首页 资讯 正文

从矿冶名城到文明高地:大冶市文明创建十年何以“连冠”

体育正文 293 0

从矿冶名城到文明高地:大冶市文明创建十年何以“连冠”

从矿冶名城到文明高地:大冶市文明创建十年何以“连冠”

央广网大冶5月27日消息(记者左洋(zuǒyáng))5月23日,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(zài)北京召开。湖北省大冶市再获殊荣,不仅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(róngyùchēnghào),更有4个村镇、3个单位、1户家庭分别获评全国文明村镇、全国文明单位、全国文明家庭。为这座有着4000多年采冶史的“百里黄金(huángjīn)地”再添(zàitiān)亮色。 鸟瞰大冶市(dàyěshì)(央广网发 大冶市文联 供图) 从矿冶名城到文明(wénmíng)高地(gāodì),从“创建(chuàngjiàn)达标”到“常态长效”,大冶以“功成不必在我、功成必定有我”的定力,将(jiāng)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发展血脉,探索出一条“文明创建与民生改善同频、文化传承与时代需求共振”的县域实践路径。 铸魂:从“关键少数”到全民参与的格局重构(zhònggòu) 2015年,大冶入选“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”,开启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征程,但对于当时的大冶来说,底子薄、基础弱是创建之初摆在面前(bǎizàimiànqián)的难题(nántí)。大冶市(dàyěshì)城市文明创建中心主要负责人向(xiàng)记者坦言:“早年大冶因矿业闻名,外界总觉得‘大冶有矿有钱,却缺(quē)文明意识’。”带(dài)着这样的刻板印象,大冶在文明城市创建之初承受了不少异样目光。 没有先例可循,那就开拓新路径。近年来,该市聚焦基层治理面上问题和(hé)基层一线老百姓关注的“天大的小事”,统筹全市资源,根据各行业部门的自身(zìshēn)职能特点,把抽象的价值观念总结(zǒngjié)具化成小切口、生动接地气的98个项目(xiàngmù)清单,将之与文明培育、文明实践(shíjiàn)、文明创建及意识形态工作(gōngzuò)一体化推进。构建覆盖城乡、全员参与、可感可及、落实落细的工作格局,创新探索出“十进十融(shíróng)”工作路径,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。 徐秋莲(xúqiūlián)和“徐大姐”文明劝导队队员(duìyuán)(央广网发 大冶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 供图) “文明创建不是政府唱‘独角戏’,而是全民共谱(gòngpǔ)‘大合唱’。”这一共识(gòngshí)在大冶化作生动实践(shíjiàn):全市1173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城乡,383个村(社区(shèqū))全覆盖建成“文明积分超市”,村民参与环境整治、志愿服务可兑换生活用品(shēnghuóyòngpǐn),正如东岳路街道保康(bǎokāng)社区居民王阿姨所言:“如今不用干部催,大家都抢着当文明户!”制度创新催生观念蝶变,文明自觉在基层蔚然成风。 “马路奶奶”宋庆莉指挥孩子和家长过马路(央广(yāngguǎng)网发 大冶市城市文明(wénmíng)创建中心 供图) 从“中国好人”“荆楚楷模”龚文龙不顾血染双手、砸碎车窗救人(jiùrén)的义举(yìjǔ),到(dào)“湖北好人”乐正国扎根乡村教育四十年的坚守;从“最美文明监督员”陈世林化身“城市啄木鸟(zhuómùniǎo)”踏遍大街小巷的执着,到“热血村支书”程正钦三十一年(sānshíyīnián)献血1.1万(wàn)毫升的温暖示范;从宏维人家小区居民邱多生3年替亡夫偿还65万元债务,让信义精神传遍街巷,到医生张露跪守担架8分钟心肺复苏(fùsū)创造生命奇迹,再到“爱心送考车队”十五年如一日的温情接力(jiēlì)……无数大冶好人用善行义举点亮了城市的道德灯塔,让崇德向善的清风浸润铜都大地。 目前(mùqián),大冶市累计涌现“中国好人”9人、“荆楚楷模”15人,“湖北(húběi)好人”14人,“凡人善举”成为城市最温暖的底色。 塑形:老(lǎo)旧城区的蝶变密码与基层治理的绣花功夫 在东风路街道朝阳社区,有一支彩虹志愿服务队,队员由小区居民(jūmín)构成,按照居民的个人爱好和兴趣特长分设了红色“党员先锋”、橙色“筑梦(zhùmèng)园丁”、黄色“汪星人”、绿色“俏夕阳”、粉色“巾帼”、蓝色“公安”、白色“医疗(yīliáo)”、紫色“邻里守望”八支不同(bùtóng)颜色、不同职能的志愿服务小分队。通过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、纠纷调解等活动,进一步激发(jīfā)小区居民参与自治的热情,实现了小区从“无人管”到(dào)“共同管”的完美蜕变(tuìbiàn)。 社区志愿者正清理湖边的垃圾(央广(yāngguǎng)网发 大冶市城市文明创建(chuàngjiàn)中心 供图) 大冶以文明提升(tíshēng)“十大工程”,坚持常态化开展交通秩序整治、背街小巷整治、空中线缆整治、户外广告清理等民生工程,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注的急难问题。截至2024年,大冶市(dàyěshì)已累计实施272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,惠及居民39254户。实施城区智慧停车,增添设置停车位3000个、汽车及电动车(diàndòngchē)充电桩1600个,缓解“停车难”困境;整治空中线缆24万余米,让城市蜘蛛网变成(biànchéng)文明风景线。一幅幅文明画卷在铜都(dōu)大地徐徐(xúxú)展开(zhǎnkāi)。 在(zài)(zài)东风路街道(jiēdào),“街乡吹哨(chuīshào)、部门报到”机制让困扰(kùnrǎo)居民多年的废品回收站脏乱差、占道经营等问题在一个月内得到解决。针对老(lǎo)年人“吃饭难”,大冶在全市建成29个“幸福食堂”,政府补贴、企业让利、志愿者帮厨,让老人们花(huā)几块钱就能吃上热乎饭;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,大冶市共建立“童伴之家”15个,配备专职“童伴妈妈”15名,完成入户走访9860人次,开放“童伴之家”8.32万余小时,开展“童伴之家”活动(huódòng)和主题活动6200余次,服务未成年人1.4万余人; “文明不是挂在(zài)墙上的(de)标语,而是落在实处的温暖(wēnnuǎn)。”大冶市城市文明创建(chuàngjiàn)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,通过建立“群众点单—中心派单—队伍接单—社会评单”的闭环机制,聚焦群众需求年均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7000余场次,真正实现“民有所呼、我有所应”。 兴业:文明软实力与发展硬(yìng)支撑的双向赋能 文明创建的(de)“含金量(hánjīnliàng)”,最终体现在群众的“幸福账单”上。数据显示,2024年大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(shōurù)45782元,比上年增长5.7%;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.56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(lǜdìmiànjī)达14.07平方米。“推窗见绿、出门见景”成为生活常态。 大冶城市街景(央广网发 大冶市文联 供图(gōngtú)) 更深远的(de)影响,在于城市发展(fāzhǎn)动能的释放。文明(wénmíng)创建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,2025年一季度,大冶市新签约项目65个(gè),引资268亿元,涵盖氢能装备(zhuāngbèi)、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项目招引硕果累累(shuòguǒlěilěi),招商成绩亮眼。文明理念融入基层治理,2024年,大冶全市共受理矛盾纠纷调处案件1662件,调解成功率97%。文明不仅是城市的“面子”,更是发展的“里子”。 行走在大冶街头,“大兴炉冶”雕像铭刻着四千年冶火匠心,好人路灯投射的(de)光影里跃动(yuèdòng)着新时代文明图谱。从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的背后,我们看到:农贸市场(nóngmàoshìchǎng)集中整治(zhěngzhì)、背街小巷提档升级、楼栋单元净化行动、文明宣传铺天盖地、志愿服务遍布全城……共同构成了文明城市创建(chuàngjiàn)的微观样本。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(zhuàngjǔ),却用点滴善行垒起道德高地;这里不追求昙花一现的政绩,而以十年磨一剑(shíniánmóyījiàn)的定力构建长效机制。大冶的实践启示我们:唯有将抽象的价值(jiàzhí)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民生细节,文明之花才能常开长盛。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(yāngguǎngwǎng)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(wèijīng)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(zūnzhòng)原创的行为我们将(jiāng)追究责任。
从矿冶名城到文明高地:大冶市文明创建十年何以“连冠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